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红楼:开局庶子,嫂嫂请自重! > 第三十二章:贾琮拜师学艺、可卿诉说心事
    贾琮思忖一会,晒笑道:“无碍,我会亲自跟老师说,想必先生不会责怪我的。”
    话是这么说,心里却想:“有些话还是不说开为好。”
    秦海闻言面露难色,欲言又止,最终也无可如何了。
    毕竟再劝说下去,就该是他这个做奴才的不懂事了。
    而且......秦家的确拮据,又没有庄子、地租,老爷也时常吃补药。
    东府亲家那边儿,实在不好开口,想通此由。
    秦海便告辞出去,同时暗道:“这位琮三爷一点也不像是娇生惯养的公子哥。
    对比咱们秦府的小钟爷.....唉,娇惯多了,哪里又会想到这些.......”
    东厢房外。
    瑞珠刚行至门口,便在外面听到了这番对话,后掀帘子进来时贾琮主仆两人刚吃完。
    瑞珠软声道:“琮三爷,我家奶奶问还缺什么?可住得习惯?”
    “都挺好,没什么缺的。”
    贾琮笑道:“你家奶奶可好?”
    “都好。”
    瑞珠想了想又道:“这会子老爷正在堂屋开讲,琮三爷可要过去看看?”
    “好,我这厢就去。”贾琮点头道。
    待瑞珠离去后,贾琮返回内里,在铜镜前整理衣容。
    铁牛看了眼瑞珠消失的方向,心里乱想:“小蓉大奶奶就住在东耳房,而琮三爷住东厢房,两者之间不过一墙之隔。
    哎呀呀,这不就是戏文里唱的东厢记?西厢记?还差个红娘?
    对了,那瑞珠姑娘方才不就是一身大红背心嘛!”
    只是一念及此。
    铁牛又猛地一拍额头,暗恼:“呸呸!我这是在胡乱瞎想什么呢!人家小蓉大奶奶那么美、那么好。
    可是琮三爷的侄儿媳妇呢,她要是不嫁人还好.......”
    秦可卿是秦业的养女,真实身份成谜,哪怕原著中也未提及半字。
    只有“秦钟”是亲生的。
    原主“贾琮”见过他,生得极度俊郎秀气,像个女儿家似得。
    他与贾宝玉同龄,只比贾琮大一个月。
    春风轻拂,细雨绵绵,春意盎然。
    正房大堂内,秦业老爷子正有条不紊地讲述着八股文的精义。
    然而其子“秦钟”的思绪,却早已飘向云端,全程心不在焉。
    他的目光斜斜地,无聊之中不时投向同坐在身旁的贾琮。
    只见他目不斜视,正全神贯注得听着,十分专心。
    秦钟更觉无趣,只得打起盹儿来。
    上首,台前。
    秦业侃侃讲道:“《审视题目》是写时文最的首要,琮儿你那篇‘狗吠’,我已审阅。
    大致可圈可点,故此四书不必再多讲,今日重点题目。”
    贾琮不可置否的点头,暗道:“只有将四书读熟读通了,破题才有基石。
    好比万丈楼宇起于平地,庆幸的是这一步他早已通关了。”
    “自南宋时定下八股,时至今日题目已被用滥、用乱。
    洪武朝时期为防止、杜绝题目重复,更有前言不搭后语的‘截搭题’。
    如孟子舆的‘王速出令,反其旄倪’,考官截作‘王速出令反’。
    考生若不得其意,误以为是造反,那便是毁谤朝廷!不可不慎。”
    说到此。
    秦业顿了顿,沉声道:“至今朝的学政出题,观近顺天府来几科也有前朝的弊病。
    列如《论语》中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
    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说乎?.......不亦君子乎?’
    共有三节,三节都可截也可分开截。”
    贾琮竖起耳朵认真聆听,这些虽然都是最基础的东西。
    与他前世所知一一印证,但并未因此不经心。
    秦业的目光一直在留意他,此番见之愈发满意:“你有何疑问,尽可道来。”
    “是,先生。”
    贾琮一直暗揪的心放下大半,许是秦业的性情,又或许是囿于贾家门第。
    秦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刻板刁难。
    贾琮提出疑问:“先生,像这种截搭题虽然出自四书。
    然而却胡乱混淆,学生拙见,认为不是圣贤思想了.......”
    秦业昨儿就见识过了他的聪慧,此事不愿多谈。
    淡淡道:“《易经》有先言,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,同一事物但凡长久,必生流弊。
    但你志在举业,这时谈论它无益,等他日身登翰林,再辩不迟。”
    贾琮若有所思:“秦业倒不愧是三甲同进士出身的人,浸淫八股四十余载。
    不仅开宗明义,还懂得变通,能看清个中弊病。
    单从题目上逐一点名利害,一条条细说下来但见其老辣。
    这一堂初讲不涉及破题,而是怎么去认清题目。”
    或许还会有人认为,既然四书已读熟,题目还不简单?
    如果真这么去想,那就有些妄傲世轻物,太看不起考官的思维了。
    秦业所讲——王速出令反是一例,包括什么——君夫人阳货欲。
    这些题目当真是乱七八糟,根本与四书原有的意思不搭噶。
    比如《孟子》中“征商自此贱丈夫矣”。
    见此题目,按照字面的意思。
    一般人会用:“以臣伐君,武王非丈夫也”来破题。
    但实际结果将会如何?
    不出意外,考官会直接把卷子当垃圾丢了。
    要知道,尧、舜、禹......这些可都是古人的偶像啊!
    而且这道题目真正的意思也不是武王伐纣。
    而是“开始收商税的人——是个贱丈夫”。
    说白了从宋朝起→群雄逐鹿→南北战争→乾太祖建朝《大楚》。
    前后几百年的时间,八股文的题目早被各朝、各国玩烂了。
    时至今时,早已不再是四书原意,现状如此,贾琮不得不重视。
    至此。
    贾琮对秦业由心生出敬服,在这个时代,师生情是比父子还坚固、可靠的。
    若是无缘无故去违反它,必遭千夫所指,无法立足。
    而老师对学生,通常都会倾囊相授。
    秦钟两只眼皮子打架,在一旁听得昏昏欲睡,强自支撑。
    秦业见状眉头一皱,心有不悦,但即便如此也并未在贾琮面前训他。
    他老来得子,自然宠溺过度,实乃人之常情。
    索性便不管他了,只与贾琮授教。
    巳时末。
    秦钟缠在贾琮身边,叹道:“琮三叔果真是天资聪颖,小侄四书都还未读熟呢。
    每日听家父所讲,大有不知所云,直令人昏昏欲睡,难怪阿姐还说你......”
    “嗯?”
    贾琮有些好奇的看向他,追问道:“秦师姐说我什么了?”
    秦钟止住不答,挠了挠头一副不好意思的模样,岔开话题道:“哎呀,什么师姐、师兄的,这些称呼未免荒诞。
    按礼仪位辈我应唤你叔叔不假,可你又拜我父为师。
    不如这般,咱们平辈论交如何?我字鲸卿,赶明儿请父亲给你取个字?”
    贾琮摩擦着下巴,微微点头。
    秦钟一张比姑娘还漂亮的小脸呵呵傻笑着,像是占了大便宜一般。
    心里暗想道:“他与我差不多一般大,却还得叫他叔叔。
    岂不憋得慌!还是让阿姐叫他师弟好了。”
    贾琮自然看透了他这点小孩子的心思,微微一笑也没说什么。
    毕竟他也不太喜欢同龄人叫自己叔叔。
    总觉得.......叫老了?
    秦可卿要和弟弟叙话,便连带着贾琮也请进了耳房。
    贾琮自然知道是因为有秦钟的原因,所以才少了些避讳。
    而且......似乎秦可卿对此也不怎么严苛!
    犹记得去岁时还让大脸宝睡她的闺房。
    那时宝玉有十岁了,袭人也是在此时和他初试云雨情的
    由此从单通道,转变成双通道。
    贾琮胡思乱想,跟着秦钟进东耳房外间坐定,抬眼略微一瞧。
    就见秦可卿端坐圆桌前,云鬓如秀云,柳叶细眉如刀裁。
    一身月白色兰花刺绣交领长袄,香肩披靛蓝印花披帛。
    内搭一件象牙白立领中衣,腰间不缠腰带。
    依稀瞧得出身姿曼妙窈窕,言行优雅,一颦一笑极为美艳。
    贾琮心神微荡,他在前世所见的美人,穿衣服和不欢穿衣服的。
    没有过万也有数千之众,可谓悦美无数。
    自元宵节之后。
    此番再度观之,秦可卿确实可堪称无出其右者。
    现在重新想想,似乎完全能理解贾珍这货。
    即使不顾及人伦道德,也要硬要扒灰儿媳妇。
    单凭秦可卿这份仪容、气质,不羊入虎口也难。
    而现如今的形势既与秦业为师生,他好像还更加不能袖手旁观了。
    秦钟一大早起来就被押着听了两时辰的闷课,没说句话就愈发困倦,哈欠连连。
    秦可卿无奈,只得叫瑞珠服侍他在里间脱鞋小憩。
    瑞珠仍旧出来与宝珠在外间伺候。
    虽有秦钟、两个丫鬟在侧,但这时代礼教大防极为苛刻。
    哪怕贾琮年纪还尚小也觉不便,想了想准备起身出去。
    秦可卿却忽然问:“琮三叔认为东府的当家如何呢?”
    宁国府的内务大权,由婆婆尤氏、儿媳秦可卿共同管理。
    秦可卿的好名声,也是在管家过程中显现出来的。
    贾琮不明其意,随口敷衍道:“挺好的,宁荣二府内,谁不知秦师姐最得人心。”
    “秦师姐?”
    秦可卿抿了抿唇,这个称呼愈听越觉得奇怪,不过从家父为师来论,他这么称呼并无不妥。
    她轻咬了下唇瓣,道:“师弟?”
    “嗯,师姐。”贾琮点头,认真回道。
    “噗嗤!”
    秦可卿忍不住一声轻笑,低眉掩帕,肩上的印花披帛随之颤动,似舞动的蝶翼。
    只是随即又觉在人前这样不妥,遂抬起妩媚容颜,梨涡浅现。
    她轻声道:“瑞珠、宝珠,你们讨秦管家看一下账目。”
    瑞珠、宝珠对视了一眼,默不作声的联袂退了出去。
    一时间除开已睡熟的秦钟之外,屋子内只剩下贾琮与秦可卿二人。
    贾琮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梁,走也不是留也不是。
    秦可卿脸现静容,只身走到桌案前,铺开的宣纸。
    只见宣纸张是一列列娟秀、细腻的笔迹:
    下楼来,金簪卜落,问苍天,人在何方?
    恨王孙,一直去了,詈冤家,言去难留。
    悔当初,错失吾口,有上交,无下交。
    皂白何须问,分开不用刀。
    从今莫把仇人靠,千里相思一撇消。
    这是南宋著名才女“朱淑真”的《断肠谜》。
    这首词是一首谜语,每一句话都是字谜的谜面。
    且词句蕴含着一个女人的肝肠寸断、愁绪决绝,秦可卿何以写它?
    正在贾琮思绪不定,面露疑惑时,就听秦可卿那酥软、娇媚的声音传来。
    “师弟你说,为何我们女人生来就困守闺阁?平生不得一展眉呢?”
    贾琮眉头微皱,抬眼望去,就见她正睇视窗外剪檐春燕。
    这话像是对别人说,又像是自言自语。
    这个问题,还真不好回答,特别是对于当下男尊女卑的时代来讲。
    尤其还是对于封建时代的女人。
    贾琮沉默半响,缓缓道:“师姐说的也不全然如此,古籍有载——上古时期是以母系氏族。
    那是女子的出彩时代,她们手握主权,当时子孙族代,只识其母。
    而不知其父,婚姻也不是由男人来定,叫做服务婚。”
    “我明白了。”
    秦可卿回过神,道:“师弟的意思是,谁主掌大权便由谁来做主是吗?
    当下是男人当权,所以,咱们女子亦是附属品?”
    贾琮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。
    秦可卿眸光一暗,轻声中夹杂着不甘:“三从四德,未嫁从父、既嫁从夫、夫死从子,仿佛生来就该天经地义。
    把女人一生所束缚在囚笼中,嫁鸡随鸡,嫁狗随狗,这些我都认了。
    可《列女传》《贤媛集》,女人为了守节,不惜自残,强裹小脚。
    残痛一生,致行动不便,却因此推崇风尚,难道就无人觉得很残忍吗?”
    贾琮静静的看着眼前绝美妇人,默默倾听她发泄心事。
    那张昔日所见的轻熟妇人的无限风韵,已经消失殆尽。
    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凄楚眸子,她只是想把闷在心里的幽怨,倾诉一下吗?
    恐怕.......不止于此。
    莫非是贾珍那个老货已经开始逼迫秦可卿了?
    “是很残忍,可这世道便是如此。”
    贾琮沉吟半响,回过神叹道:“程朱理学之前,礼记,丧服四制中有详载。
    春秋时鲁君的女儿,有一个嫁给宋国,称为宋伯姬。
    一天晚上,宋国失火。
    伯姬说:“妇人夜出,必待傅姆。”
    傅姆不至,不肯下堂,遂被火烧而死。
    就是因为出门必带随从,否则宋伯姬就不贞、不洁。”
    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fliport-mice.com。新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fliport-mice.com